爱情的价值 上传时间:2008-8-12 |
作者:我是幸福,男,53虚岁 阅读:2728, 评论:0 |
诗曰:“上邪!我欲与君相知,长命无绝衰。山无陵,江水为竭,冬雷震震,夏雨雪,天地合,乃敢与君绝!”啥叫爱情?这阵势就是。要不明白这诗的意思,看琼瑶阿姨的《情深深雨蒙蒙》大概也知道那种撕心裂肺,缠绵悱恻的感觉吧。 广州一个研究中心说,“爱情”在老广心中的位置越来越小,“金钱”和“事业发展”都跑在“爱情”前面了。于是有人惊呼:“大件事”了。听到这声音,我第一反应是“我晕”。至于吗?不就调查了N个人,然后得出个结论,老广们不爱“爱情”了。这有什么了不起,跟老夫老妻感情破裂闹离婚有什么区别?这本来就是现实的无奈,再正常不过了。不过,我们不得不承认,“爱情”真贬值了,至少在一些人心里。 按我个人看法,“爱情”有两种,一种是纯洁的,一种是世俗化的——这种分法只是权宜之计。纯洁的爱情,相当于柏拉图式的,只注重精神享受,卿卿我我;世俗化的爱情,则必定要建立在金钱、事业发展的基础上,就比如三姑六婆相亲时总是旁敲侧击地问你,在哪工作啊?一个月收入大概多少啊? 现在大伙都在谈论经济泡沫,其实“爱情”也有泡沫,挤掉泡沫,她就赤身裸体了,她就属于你了。道理很浅显,如果没有涨鼓的腰包,只是谈谈情说说爱,“有情饮水饱”,久而久之,这爱情关系肯定会有不少泡沫和风险。“爱情”不是现实中的“钉子户”,不可能屹立不倒,总有被推掉神坛的时候。爱情是重要,可是又有多少真爱会像电视剧中那样呢?当你单身时,“众里寻她千百度”,当你成家了,“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。爱情之后,婚姻和家庭除了一地鸡毛,还是一地鸡毛。剩下的就是金钱和事业。 当然,我们可以用比较理性的话,来证明“爱情”贬值。我们知道,现代社会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是不确定性。这种不确定性,不仅体现在现实的制度和秩序意义上,同时体现在观念和思想框架意义上。谁都能感受到,我们现在正生活在“风险社会”之中。就今天而言,我们所处的社会转型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,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征,就是制度的不确定性。在制度处于高度不确定性时,任何稳定的预期和判断都难以形成。 于是,一系列独特的社会现象随之而生:女性以物质条件,而不是情感、年龄特征作为婚恋的主要标准;人们用短期行为来防范未来不确定性风险——这可以解释婚前同居、假单身流行现象;还有人用高储蓄防范不确定的制度风险,比如通胀、养老、新三座大山等。在现实面前,你连在城市里买套属于自己的两室一厅,都得要不吃不喝等上20年,即使付了首期,银行按揭就可以折磨你到两鬓斑斑。“面包”和“办公桌”胜过“玫瑰” ,虽然说老广是出了名的实在,但换在谁身上,谁都会这么想。这年头,“爱情”岂能不贬值? 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调查报告只是反映了现实的一面,还有另一面在人们心里,需要通过时间来检验。现实很复杂,不是调查报告所能涵盖的。爱情、婚姻这事,不完全是靠年龄和物质维系的。所以我还是善意地提醒大家,对爱情和婚姻,还是不要太现实主义、太功利主义。人不可能尽善尽美,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因为爱情而结婚。 |
日记评论 |